祝贺我院作曲理论学部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睿哲获2024年俄罗斯“作曲家”国际作曲比赛大赛奖(最高奖)
近日,我院作曲理论学部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睿哲的室内乐作品《太初》(Primodial)荣获2024年俄罗斯“作曲家”国际作曲比赛大赛奖(最高奖),导师叶小钢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此祝贺张睿哲同学和叶小钢教授再度荣获国际级比赛大奖!

张睿哲同学获奖证书

叶小钢教授获奖证书
俄罗斯“作曲家”国际作曲比赛是由莫斯科“艺术胜利”国际创意和人才支持中心主办(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центр поддержки творчества и талантов «ART VICTORY»),该比赛得到了俄罗斯联邦文化部的认可及批准。比赛共设立作曲、编曲、即兴创作等六个奖项,评审团成员来自包括俄罗斯、瑞典、美国、德国、比利时、塞尔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挪威、芬兰、奥地利和中国的著名音乐家。

俄罗斯联邦文化部批准文件

评审团部分成员简介
本次大赛的评审团针对张睿哲同学的作品进行了解读及评价:在该作品的哲学思想中,作者指出音乐依赖于“泛音”技术。“泛音”的主要参数之一是“不和谐”类别,它指的是某种紧张状态。有时,它可能是不和谐的,即一种令人恼火的声音,但更多时候它似乎是“美丽的",令人愉悦。这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意图和措辞艺术。在这部作品中,根据作品的文学纲领,不和谐是为了说明“太初”的状态,即作者所写的“一种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状态”。泛音的下一个类别是节奏。在当代音乐中,节奏的发展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分解和否定节奏,另一种倾向是丰富和形成更高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节奏形式的复杂组合。它们在作品中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然而,作者将一个中心思想单独列出——“流畅的五声和七声旋律,从开始的混沌到场景中间的闪光,最后回到原始的宁静”。音乐结构渗透着五声和半声旋律的游戏和闪烁,这种节奏组织的理念支撑着作品的结构。


评审团评语
张睿哲同学本次作品的获奖,既是我院学生专业能力及教师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大赛组委会对于学院师生展现的高质量艺术创作水准给予的高度肯定。期待同学们持续挖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作品,让中国文化和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张睿哲同学和导师叶小钢教授
《太初》
获奖作品简介
“太初”是一个中文词汇,常用于哲学和宗教中,尤其是在道教和一些古代哲学中。它代表无形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元始的宇宙状态。在道教经典《道德经》中,老子提到“道”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和起源, “太初”可以理解为“道”的最初状态,是一切事物形成之前的状态,在哲学讨论中,太初常被用来探讨存在的本质、时间的起源以及物质世界的形成等深奥问题,而在文学作品中,“太初”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纯粹、原始或理想化的状态。
作者在接受中国道教文化的熏陶之后,常常会对本原进行思考,不仅仅是对事物,更是对自己本身。作者理解的“太初”既是混沌,又是一切的开端和统一,在他的作品中,将“太初”孕育在琵琶与弦乐碰撞冲击中,采用动静结合流动式的五声、七声旋律,从混沌的开始到中期的爆发最后再回到平静般的原始,这一切的循环往复便是作者想通过中西乐器进行泛调性的结合来使太初进行具象化的表现。
张睿哲
张睿哲,betway在线登录作曲理论学部2023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作曲家、betway在线登录院长叶小钢教授。曾与音乐家孟文豪合作创作木管五重奏《素山森林之鸟音》;曾担任湖南省省级课题新媒体视阈下湘中村落“唱太公”的传承与发展编曲;曾获2023年第十届常青藤国际音乐大赛作曲中国赛区一等奖;电子音乐作品《听泉》入围2024年马来西亚华总国际音乐大赛总决赛;室内乐《太初》获俄罗斯“作曲家”国际作曲比赛大赛奖(最高奖项);艺术歌曲《折桂令·西陵送别》获2024龙岗区第五届优秀原创作品奖;代表作:《柏泉教会之行》《两仪》《褴褛精灵之舞》《东湖游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