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 和合未来——我院叶小钢院长出席第二届“良渚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30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以文明互鉴之力,书写时代新篇。我院创院院长叶小钢教授受邀出席并作题为《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制高点探讨现代音乐的传统协和与自由调性》的主旨演讲。
“良渚论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的八项行动之一支持民间交往行动的内容,2023年,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

院长叶小钢教授作主旨演讲
首届“良渚论坛”自去年举办以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我国开展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建设丝绸之路六大联盟,开辟了各国文明交往的新路径。今年第二届“良渚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聚焦文化遗产、文学、音乐等重点领域深入研讨,推动历史引入未来、文明跨越疆域,凝聚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广泛共识。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人类文明之所以可以“薪尽火传,生生不息”,关键要在交流互鉴中激发创新活力,积蓄文明发展进步的力量并共享成果。

良渚论坛

论坛现场
院长叶小钢教授在论坛的主旨分享首先谈到:“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有确切实证华夏文明开端方面扮演着开天辟地的角色,它是长江下游地区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考古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之后,叶院长从古典音乐中的“传统协和”主要涉及音程、和声以及曲式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与外现,这种和的理念表现音乐方面也是非常突出,2600多年前的宫商角徵羽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院长叶小钢教授分享
叶院长重点分享了自己在现代音乐自由调性方面的经验:“我作品中的旋律创作很多源于中国戏曲文化,例如京剧中‘唱念做打’中的‘念’(韵白)对我的旋律表达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实际创作中,我会根据汉语语言逻辑强调某些字,通过力度、时值、音区和音域的变化来表现情感,使得作品浸染着纯粹的东方文化色彩,同时广泛吸收采用了欧洲的主流创作技法,让作品既具有中国文化的精髓,又符合世界人民的欣赏习惯。”
叶小钢院长最后呼吁道,“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音乐的时间节点和科技赛道。AI改变的不仅仅是音乐的创作方式,每一位音乐爱好者、创作者和探索者,应当主动加入这场音乐革命,拥抱人工智能给音乐带来的无限可能,体验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情感与智慧的延伸。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奇妙的音乐之旅,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与魅力。”

院长叶小钢教授接受采访